玄奘之路

2018年6月5日 - 臧志强


自大学来,历四载沉沦,余表言达意之才骤减。近来深感情势之严重,倘若日后无以叙事辩理,岂非与废人无异?假使听之任之,而不加以训练,必难逃失语之厄运。遂有此篇。

四天前,我看完了纪录片《玄奘之路》。玄奘,这位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僧人,在我心中的形象又再次被颠覆了。无论是西游记中迂腐无能的小白脸,还是历史书上的插图中背着书箱、顶着伞的年轻小和尚,都无法将玄奘与“圣贤”二字联系起来。如果《玄奘之路》所述真如《大唐西域记》所著,如果《大唐西域记》所著真如玄奘亲身所经历,那么,不止是圣贤,玄奘是惊为天人了。

玄奘,绝不仅仅是一代高僧那么简单。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西行前往印度绝非易事,没有孙悟空,玄奘可以依靠的只有他自己。所幸玄奘并非等闲之辈,除了我们能想到的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之外,他还拥有近乎完美的人格与形象:他身材高大、外貌不凡,道德修养极高、文化底蕴深厚,善言辞、通人情、晓世故。如果玄奘跨越时空向你走来,你定会感到他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这些软实力,成为了他西行十九年的宝贵财富,一路上助他逢凶化吉。玄奘,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很多人。他是高昌国王麹文泰的结拜兄弟,甚至被委以辅佐陛下的重任(虽然玄奘并未答应);他是戒贤法师最出色的弟子,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亲自为玄奘重开讲堂讲授《瑜伽师地论》;他是那烂陀寺的辩经代表,在一次接着一次的辩经中从未败阵,为寺院守住了声誉;他是戒日王的座上宾,在戒日王举办的辩经大会上讲经十八天,台下诸位高僧大德居然无一人敢挑战,自此他名声鹊起,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成为享誉整个印度的佛学大师。

玄奘的胜利不止是他一个人的胜利。纪录片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没有朝廷的支持,一切都寸步难行”,他的背后站着高昌国国王麹文泰、站着西突厥可汗、站着戒日王、站着“贞观之治”中的大唐帝国、还站着许许多多为玄奘的旅途献出了生命的普通人。在去程抵达西域的高昌国之前,玄奘的确是孤身一人,甚至差点在沙漠中丢了性命,但是,自高昌国以后,玄奘的旅途再也不是独自一人了。玄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不屈信念征服了国王麹文泰,获得了麹文泰举国之力的帮助,玄奘随行的官员、徒弟、随从竟达二十多人,他们更是携带着大量钱财与礼物,构成了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自此以后,玄奘成为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再也不是当时那个偷渡出关的僧人了。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高昌王的帮助,玄奘还能不能顺利抵达印度,也许他连那座凌山都翻不过去,也许他连西域都走不出就被强盗取走了性命。在西突厥的地盘,麹文泰提前给西突厥可汗准备好的国书也起了大作用,正是有可汗的支持,在突厥军官一路的护送下玄奘才能安全穿过偌大的中亚草原抵达印度河畔。而在印度,玄奘凭借自己不凡的佛学修养赢得了戒日王史无前例的尊崇,甚至开启了唐帝国与戒日帝国之间数十年的外交来往。当玄奘返程的时候,崛起的大唐已经重新恢复了自汉代以来一直混乱的丝绸之路的秩序,得益于此,玄奘能够迅速地返回长安。然而,历史的大风吹过,留下的只能是大石块,玄奘的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仆人、随从永远地倒在了路上,翻越一个凌山,就损失了几近一半的人马,他们默默无闻,永远也不为人所知,就这样成为玄奘之路的铺路石。

玄奘留给后人的远不止佛学成就,由他口述、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了古代印度和一些西域地区唯一的历史参考书目。玄奘拥有惊人的语言天赋,不仅擅长讲经和雄辩,也是一个出色的历史、地理、人文记录者。关于古代印度历史,有句话这么说,“印度人创造历史、中国人记录历史、英国人发掘历史’‘,这里的“中国人”指的就是玄奘。玄奘在印度停留了长达十四年,几乎游历了印度的每一片土地,他详细记录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千年以后,英国人康宁汉姆根据玄奘的描述,发掘出佛教在印度诞生和繁荣的遗迹。同样受益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还有斯坦因,循着玄奘的脚步,他发现了许多西域的古国遗址,甚至那场对敦煌莫高窟的洗劫,也是靠玄奘才与王道士套上的近乎。没有玄奘,没有《大唐西域记》,不知道多少尘事将永远埋葬于黄沙之下。

十岁失去双亲,十三岁遁入空门,二十八岁从长安出发,历经十九年西行求法,四十六岁返回长安,紧接着十九年的佛经翻译工作,于六十五岁圆寂。玄奘的一生到底是在追求什么?西行十九年,译经十九年,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献给了他挚爱的佛学事业。甚至,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翻译经书的工作,为了给佛教更多的生存空间,玄奘自回到大唐以后一直都不得不与唐朝皇室保持着良好的互动,这样的交际对于一个僧人而言,并不是那么顺遂心意的事情。玄奘西行取经是为了化解他心中的困惑,当时中国佛教教派繁杂、对佛经的解释不一,玄奘渴望得知佛教的真谛,因而才有了前往当时世界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的动因。而玄奘真的就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个伟大的事业。鲁迅先生曾经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想想我们现代人,幸福和快乐真的是值得追求的吗?那一片唆麻带来的快感,真的值得我们作为终生目标吗?或许,我们需要想想玄奘,想想和玄奘一样许许多多为了自己的信念与追求而献出一切的人,想想他们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真、善、美,从来都是所谓幸福快乐的对立面,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从来都充斥着痛苦。如果说,文化与思想也是某种生命体,它们借着人类的躯壳来承载自己,并试图通过人类的口耳相传与文字记载来复制自己,那么,迄今为止它们的繁衍无疑都是非常非常成功的。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类的精英们为了它们的延续而甘愿放弃自己生物本能要求的幸福快乐。如果可以,我也想成为一种思想。

回到《玄奘之路》这部纪录片,谈点别的。其实这部片子除了玄奘之外,还介绍了很多相关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包括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与衰落。当然,最触动我的还是那烂陀这个地方,与其说这是一所寺院,倒不如说这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那烂陀规模宏大,壮丽华美,容纳一万多人,学生们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逻辑学、语言学,甚至研究医学和数学。那烂陀的学术氛围严谨而又开放,除了玄奘,还拥有来自各地的留学生,所有的学生们都孜孜不倦地渴求着知识,连好学的玄奘都曾感叹道在这里一日不讨论高深的佛法脸儿都挂不住。如此高雅之所,放到如今也不失为一个令人羡艳的存在,不是吗?

最后,别黑河南人了,人玄奘就是洛阳人。

最后的最后,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一次大慈恩寺,再看一次大雁塔。

文末,我记得上回有人说我模块化写读后感,那我这回大杂烩好了,追求形散而神不散。另外,今天从沙河回来,新图书馆真的不错呀,看得我老泪纵横。哦,你们要纪录片链接?B站就有。(2023年9月16日更新)


版权声明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